6月5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輕車簡從,前往德陽廣漢市農村調研。當天,一場特別的座談會在這座小城召開,主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川是農業大省,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閉幕不久,省委書記選擇赴廣漢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被解讀為“極具象征意義”“具有標志性意義”。
這是為什么?
調研和座談會為啥都在廣漢?
據6月6日出版的四川日報報道,5日上午,王東明來到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高坪鎮龍潭灣村、西外鄉竹林村,深入田間地頭、種植基地,與基層干部、村民、農技員和龍頭企業負責人交流,實地調研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農產品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農旅融合發展等情況。
下午在廣漢市召開的座談會上,副省長、雅安市委書記葉壯,廣元市委書記王菲,德陽市委書記蒲波,樂山市委書記彭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阿壩州委書記劉作明,安岳縣委書記許志勛,省茶葉行業協會會長周述國,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竹葉青茶葉公司董事長唐先洪,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可士可果業公司董事長張興菊,新希望集團副總裁張明貴,通威股份公司副董事長嚴虎,廣漢市委書記蘇剛,先后作了交流發言。
記者現場看到,整個座談會氣氛活躍。說經驗、成績,提意見、建議……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實踐亮點、趣事,不時引得笑聲一片。王東明不時插話,與大家交流互動。
“黨代會后即召開這樣一次座談會,十分及時?!爆F場一位參會農業企業負責人表示,省委書記主推,四川農業農村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迎來新機遇、開辟新天地。
眾所周知,廣漢是新中國第一輪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這里出現了全國首個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也是全國首個撤社(人民公社)建鄉的地方。
1978年3月,廣漢率先對金魚公社進行了“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效果立竿見影,當年金魚公社增產2500噸,大大高于全國平均增加率。1979年,《人民日報》將這一經驗推廣到全國。
1980年6月18日,廣漢向陽公社摘下“廣漢縣向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牌子,掛上“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牌子,在全國首個撤社建鄉,建立起黨政分工、政企分開的鄉政府。這一改革后來全國推廣,確立我國農村基層政權新體制,并載入憲法。
川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廣漢這個地方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站在“第二個飛躍”的重要關口,省委書記到第一輪農村改革發源地調研新一輪農村改革,本身就極具深意和象征意義。
四川農村改革的必答題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也聚焦“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梢哉f,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
記者發現,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多個代表團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月8日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四川農業大省的實際情況,突出強調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出“四川是天府之國”“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要帶頭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借用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的一句話:談的對象雖是四川,卻對全局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局交給四川的一項重大任務。
這是一副很沉重的擔子,但四川有底氣。
從農業基礎看,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五大牧區之一,農業大省地位越來越突出。從供需結構看,四川農產品總量大,但質量和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需求結構升級。從發展動能看,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凸顯,農業生產方式粗放、產出效率不高、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比較突出,科技、人才、資本、環境等要素資源趨緊,新的增長動能亟待形成。從脫貧攻堅看,穩定脫貧最根本的是培育內生動力,從深化農村改革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從農業提質增效中提高務農收入,從三次產業融合中拓寬就業渠道。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了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這就不難看出,王東明的這次調研主題瞄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地點選擇廣漢市,背后的考量不言而喻——承擔國家使命,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破題、探路、積累新鮮經驗。
這正是歷史和時代交給四川的必答題。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四川探索
這道必答題,四川如何作答?
其實早在2014年,四川就明確了農業農村改革主攻方向,即“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突破口,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
在這一主攻方向的牽引下,四川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因和外部環境正在深刻調整,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今年初,四川省委出臺的“一號文件”,就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安排部署。
梳理近期四川日報相關報道可以發現,王東明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四川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的總體要求。在當天的廣漢座談會上,他再次提到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實施“十大行動”、建設“四區四基地”為載體,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推動四川“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講話中,王東明再次對四川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三項重點改革任務,進行了深度闡釋和再強調。
在這三項重點任務中——
建基地,就是要著眼提高農業生產率,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
創品牌,就是要著眼增加農業有效供給,推動農產品供給向優質安全綠色轉變;
搞加工,就是要著眼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向一二三產融合轉變。
這預示著,四川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明確,只待碩果累累。(記者 阮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