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評論員
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黨的十八大首提“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如今已深入人心,一幅綠意盎然的中國夢畫卷正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中國夢正穩步踏進。
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構建適應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城鄉體系和制度體系,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生態財富。
作為首位城市,扎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增強綠色發展輻射帶動力,成都責無旁貸: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加快推動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明顯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基本建成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樹成蔭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成都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舉措,也是激發千萬成都市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凝聚建設美好家園的同心眾力。
綠色發展的本質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成都扎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增強綠色發展輻射帶動力,就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強化尊重自然、綠色低碳理念,引導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實施最嚴格產業準入和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鐵腕治霾,完善成都平原環境建設協作機制,規劃建設城市通風廊道,強力實施電能替代、尾氣治理、揚塵管理、工業減排、露天禁燒,讓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科學治堵,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倡導共享綠色出行,加密軌道交通網、城市公交線網,加快街區循環成網,疏通改造擁堵節點,加強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加快構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網,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更暢通;重拳治水,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全域增綠,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建成環城生態區,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新建一批城市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科學描繪了未來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展望未來,我們要用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美好愿景凝聚奮進力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為充分綻放這方土地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