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類的公益活動如今并不少見,由演員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今年已進行到第五屆。“行走的力量”號召人們通過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靜下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獲取正面的內心能量,并將正能量傳播給他人。
陳坤表示,希望用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傳達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生活理念,從而凈化心靈。但公眾對這項活動的認知度更多地停留在知道或聽過,以及對名人效應的關注,這樣一個稱為心靈建設類的公益項目,似乎是一個神秘而遙遠的存在。
行走的力量
參加過2013年行走的啟力,是當時全國3萬多名報名者中幸運的二十分之一。啟力說,從第一屆的行走他就開始關注了,覺得這是個特別棒的活動,一直很想參加,恰好2013年招募的志愿者要求為教師,跟他的職業剛好吻合,于是毫不猶豫地報名,經過層層的選拔和最后的拉練,啟力和陳坤以及其他志愿者踏上了主題為“行?靜 喜馬拉雅”的路途。
這不是啟力第一次走進西藏,但這次的行程給他的人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最初上路時,既興奮又迷茫,不知道這段路途會怎樣進行。啟力說,很多人都覺得陳坤是在作秀,“行走的力量”不過就是一些人圍著明星走路,或者就是一起去旅游,但只要去過的志愿者就知道,這個活動根本就不是游的性質,是實實在在的行走,而且是歷經艱險的行走。復雜的路況,多變的天氣,高強度的里程,不光是對體力的挑戰,也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
攝影師黃勝春曾在2012年和2013年以隨行媒體的身份參加行走,而2012年的“觀·心 青海”據說是“行走的力量”開辦以來最難走的一次。每天背著重重的行囊上路,遭遇冰雹等惡劣天氣,路餐也只能以饅頭充饑,后來幾天,連饅頭都發霉了,那個時候在駐地如果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的面,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還有很多志愿者的腳上接連不斷地打起了血泡,每走一步都要咬牙堅持,而每個人還要克服的就是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黃勝春回憶說,有一個志愿者因為強烈的高反而突然昏迷,好在當時所處的地方車還可以駛入,這名志愿者被及時送到了醫院,如果當時已遠離可以下撤的地方,后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這次困難的行程接近終點的時候,傳來了即將有暴風雪侵襲的消息,原本計劃兩天走完的50公里路程必須壓縮成一天時間,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當隊員們頂著漫天飛雪終于抵達終點時,幾乎所有人都哭了,因為這一切來的太不容易。
而所有的這些經歷,陳坤都和大家在一起,在啟力眼里,陳坤根本不像個明星,沒有一點架子,他稱呼志愿者們為兄弟姐妹,他可以幾天不洗臉完全不顧忌自己的形象,他有時也會爆粗口,他就像是身邊一個很普通很率真的大哥,志愿者們有什么話都可以對他說,他也會真誠地幫助大家。在行走的過程中,陳坤要求大家禁語,但當達到營地后,他常常會讓大家圍坐一圈,一起唱歌聊天來放松。有時他也會講佛法,教志愿者打坐。后來有一位志愿者生病,在沒有人可以求助的情況下,向陳坤求助,陳坤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在每次的行走結束后,陳坤還會定期組織志愿者們聚會,大家對“行走的力量”的這份感情也在延續。
行走,心收獲
在行走的路上,啟力有過一段特殊的體驗,第一天就一直走在排頭的他在遇到了一位老者后,開始心甘情愿地緊隨其后,這位老者就是發起關愛抗戰老兵等公益活動的孫冕,也是“行走的力量”的聯合發起人。孫冕57歲時,還成為了從珠峰北側登頂的年齡最大的華人。在行走的隊伍中,已年過六旬的孫冕仍是一名強勁的隊員。
啟力在途中偶然碰到孫冕后,就開始跟隨這位老爺子的腳步,啟力說,跟在他身后覺得特別穩,在爬一個最高的埡口時,海拔有5300多米,很多人因為高反而體力透支,慢慢地走到了隊伍的后面,而啟力跟著孫冕一直保持著平穩的節奏,看似走的慢,卻漸漸地把很多人甩到了身后,老爺子對啟力說,自己在等珠峰時就說這樣的步伐節奏,在高原上,慢就是快,而人生也是一樣,只要不停歇,掌握好節奏,慢就是快……啟力覺得這是讓自己醍醐灌頂的一番話,如果自己在行走中一直往前沖,盲目冒進,只能是讓體能快速消耗,欲速則不達。而生活中也的確更需要穩扎穩打,一步步地走。
啟力覺得,那次行走對大家影響最大的不是在當時,當時只覺得很苦很累,回頭看走完的路覺得挺厲害。而真正的力量是在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中,才慢慢地顯現出來。
啟力是一名中學老師,在參加行走之前,他說自己一定是那種學生們很不喜歡的類型,處理問題時多是簡單粗暴。而現在如果有學生犯了錯誤,啟力什么也不說,會先讓學生去操場走幾圈,在走的過程中去冷靜,去思考,等他回來之后再去談,問題就會變得很簡單。啟力也跟其他老師分享這種經驗,因為在急于處理一個犯錯的學生時可能憤怒會生氣,而學生也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情緒激烈中可能會爭吵,這樣處理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孩子們走回來之后會講的很好,也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啟力也把自己在行走中的經歷和見聞講給學生們聽,雖然一開始學生們比較懵懂,只是覺得景色很美,老師很厲害,有機會也要去走。但啟力覺得能啟動他們心中想走的愿望,就達到目的了,至于走出去能得到什么收獲,就是自己的感悟了。而他做的只是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能走出去,探尋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 啟力說,這也體現了陳坤每年招募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志愿者的用心,雖然參加行走的只是這二十幾個人,但他們就像一個火種,可以把自己得到的力量再轉化和傳遞出去,影響更多的人。
黃勝春說,自己本身就喜歡戶外運動,也認同“行走的力量”的理念,如果有機會還會去參加,也希望這類的活動能多一些,讓更多的人來參與,在大自然中拋掉城市的壓力和世俗,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
啟力也把行走的步伐繼續延伸,回來之后他適應了很長時間,覺得城市的味道太濃了,現在每年他都要和行走的伙伴們自發組織進山。啟力覺得其實沒辦法去定義“行走的力量”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因為每個人受益的地方都不一樣,只有當這種力量返回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知道。但它至少是良性的東西,給人以希望和陽光,能平靜的去對待自己和別人,少了很多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