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歷史階段,職業教育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這一重要指示,從國家戰略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對各級政府的職責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一、政策及政策推動
在古代漢語中,“政”和“策”是分開使用的,政為“政治”“政權”,策為“計謀,對策”?!罢焙汀安摺笔侵卫韲?、規范民眾的謀略或規定。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政策”的釋義為: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在實際運用中,“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或者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施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驟與具體措施。
在中國,政策是一種政治行為,是政府意志的集中體現,它預示著執政的路徑、社會發展的走勢和方向,對人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政策的呈現形態是法律法規、行政文件及領導人的指示等。其中:法律法規包括憲法、法律、地方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行政文件包括命令、決定、意見、通知、指示、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工作計劃等;領導人的指示涵蓋黨的領導集體以及領導集體組成人員的聲音,包括講話、批語、批示等。
對于政府來說,確定政策目標之后最為重要的就是選擇合適、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政策主體實現政策目標的具體方式、手段和途徑。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來推動這些目標的實現。
教育政策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依據黨和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基本任務、基本方針而制定的關于教育的行動準則。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動態發展過程。職業教育政策是由黨和政府經過法定的決策程序所做出的旨在合理分配職業教育資源、規范職業教育辦學行為、解決職業教育發展問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權威性決定。它不僅可以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保障,也有利于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
我國職業教育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政策推動和落實的體系與機制。從頂層設計看,黨的領導是職業教育重大政策形成的動力源泉;從責任主體看,政府推動是達成職業教育政策目標的主導力量;從實施重點看,地方為主是激發職業教育政策活力的關鍵環節;從路徑選擇看,社會參與是實現職業教育政策效益的基本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拓展民眾和社會各方面參與職業教育的道路和空間,并形成了基本的制度安排。
二、十八大以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總體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上,黨和政府都做出部署,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一)改革開放至新世紀前的政策推動
改革開放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需要調整教育結構與之相適應。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職業教育遭受重創,大量學校被停辦,中等教育單一化情況較為嚴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比重僅為6.1%,高中階段職普比為15.4∶1。此階段,職業教育的政策重點是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建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規模發展與內涵發展并重,以法律保障職業教育的發展。
1.調整中等教育結構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調整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1980年,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頒布《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提出將一部分普通高中轉為職業技術學校。這兩項政策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到1985年,高中階段的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農業職業高中的在校生分別增長了26.4%,9.1%和4.8倍,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則比1980年減少了24.6%。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數”。為落實相關工作,1986年,國家教委等4部門聯合在北京召開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研究和明確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任務、工作方針和政策措施,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到1990年底,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已發展到1.6萬多所,在校生超過600萬人;高中階段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數之比已接近1∶1,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單一的狀況。
2.建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對口招收在職人員入學,“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沿著這一政策方向,199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對職業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要“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又能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則明確“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從法律方面保障職業教育體系構建。
3.規模發展與內涵發展并重
1991年,國家教委等5部門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總結職業教育發展取得的經驗,探討以后發展的目標、方針和政策措施。同年,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對內涵發展也給予更多關注。從1991年起,有計劃地對現有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加強規范化建設,并集中力量辦好一批起示范和骨干作用的學校。同時,本著培養和培訓、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多渠道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來源問題,對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任職條件、評聘辦法等予以明確。到1995年,全國中職學校在校生達到1180萬人,高中階段職普比例達到56.8∶43.2。
4. 以法律保障職業教育發展
建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法制的保障。1994年,《勞動法》出臺;1995年,《教育法》出臺;1996年,《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職業教育法》確立了職業教育的法律地位,用“職業教育”取代了過去“職業技術教育”的稱謂,對政府、社會、企業、學校以及個人在職業教育中的權利和義務作了規定,對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予以明確,對政府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責任給予明確,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依法辦學、依法管理的階段。
(二)新世紀至十八大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推進
世紀之交的職業教育面臨著下行的壓力。1997-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從520.77萬人減至397.63萬人,中職與普高的招生比從 62.15∶37.85降至 41.58∶58.42。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分別于2002年、2004年、2005年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表明了中央政府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迫切心情。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爭取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一階段職業教育政策重點是:明確培養目標,同步推進規模與質量,落實教育公平,建立制度保障。
1.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黨的“十六大”強調要加強人才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秉承“十六大”精神,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我國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明確了職業教育的任務和人才培養目標,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更加清晰。
2.同步推進規模與質量
2002年和2005年的國務院決定都將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的推動下,2005、2006、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分別達到655.66萬人、747.82萬人、810.02萬人。在規模擴張的基礎上,質量同步提升。一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2005年,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由20%提高到30%。相關部門推動實施了一系列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水平的行動,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職業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設計劃、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劃等。另一方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等,確保提供有質量的職業教育服務。
3.通過職業教育落實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2005年國務院決定首次強調職業教育要關注個人需求,要資助困難家庭子女,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建立貧困學生助學制度,這一舉措成為推動政策的亮點。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的若干意見》,建立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制度、學費減免制度等。2007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資助,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4.建立制度保障職業教育發展
為調動各方面舉辦和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2002年國務院決定提出建立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以研究解決職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2004年6月,由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正式建立。2005年國務院決定進一步強調了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對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性,明確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也要建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這一制度強化了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促進了政府有關部門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溝通與協調,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體制創新,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在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里,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2010年,中職在校生達到2238.5萬人,高職在校生達到966.2萬人,職業教育在校生總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三、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政策推動
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舉措,主要包括:黨的十八大報告(2012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檢查職教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年)、李克強總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2016年)。
在政策的選擇上,本文采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十二五’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重大政策舉措評估報告”(《職業技術教育》2017年第12期)的遴選標準,從政治的權威性、影響的全局性、實施的系統性、相對的獨立性四個方面來判斷:這些重大政策是由黨的代表大會決議、中央政府的決定和規劃、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指示、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等最高層次提出的政策;對當下和未來一個時期全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各地和各部門必須貫徹落實、遵照執行;需要形成一個整體系統,在實施中要制定一系列子政策予以配套,各層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密切協調與配合;具有比較清晰的施行對象且與其他重大政策之間的界限相對明確,可以在相對獨立的領域內組織推進和實施。據此,將十八大以來國家推動職業教育的重大政策分為六類:深入推進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著力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
(一)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體制機制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包括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招生考試制度等。十八大以來出臺的政策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舉措主要包括: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落實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
在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政策的落實方面,十八大以來,教育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表或單獨發表多項配套文件,如《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2015年)、《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5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2015年)等,都對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提出具體要求。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發布后,全國各地陸續召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工作會議,結合地方職業教育發展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國家精神。截至2016年1月31日,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發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或決定,“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
各地積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了統籌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局面;以集團化辦學為載體,打破了隸屬關系的限制,整合了職業教育資源;以提高服務能力為導向,促進了職業教育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
(二)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總目標。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施“兩步走”戰略目標:到2015年,初步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一體系框架最終要實現結構規模更加合理、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需求、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普遍提高、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的目標。
圍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十八大以來,教育部等部門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圍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的層次結構、辦學類型、終身一體化等進一步深入改革探索,為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2014年,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2014-2020年)》,各省陸續發布本省的體系規劃,同中央的政策相呼應,描述了未來5年或15年的發展目標和前景,是各地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設計與行動指南。為全面推進落實中央及地方現代職教體系建設,2012-2015年,各省市制定涉及職業教育管理、中本貫通、專本貫通、中高職銜接、普職溝通、院校建設、考試招生等各類政策總計約200余項。
圍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按照“適應需求、面向人人、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思路,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統籌發展,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繼續教育溝通銜接,高職學校與普通高??荚囌猩鄬Ψ珠_,初步構建了人才成長的“立交橋”。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已基本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另外,各地在探索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亮點,如上海市構建了2030年的體系規劃,從布局結構和體系框架兩方面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層次、結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優化。四川省提出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和總體布局。
(三)著力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也對職業教育“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提出的總體要求。讓人民滿意的一個標準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政策內容主要包括: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為響應國家大力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教育部單獨或與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多份配套文件,如《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等。各地也積極響應國家要求,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機制。如山東省提出“構建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黑龍江省以學校專業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在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政策的推動下,職業院校正在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目前,職業院校每年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占新增就業人口的60%。
(四)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十八大以來,國家在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中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給予高度重視,主要包括: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集團化辦學、企業辦校、校辦企業等校企合作模式和機制;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才雙向交流;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
貫徹國家政策,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部委單獨或聯合發布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如《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等,從不同角度提出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作用,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地方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或條例,以政府規章的形式規范校企合作相關事項,如《河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試行)》《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三門峽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施辦法》等。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舉措,國家和各地不斷研究制訂職教集團支持政策,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教集團,發揮職教集團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的重要作用。至2016年,我國已推動組建了1300個職業教育集團,有效推進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2014年,我國開始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首批確定17個試點地區,8家試點企業,100所試點高職院校,27所試點中職學校,13家行業試點牽頭單位。
行業指導是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至2016年,教育部聯合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建成62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一些地方政府如吉林、河南等通過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校企合作。
(五)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十八大以來,相關政策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政策內容主要包括: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職業院校兼職教師聘任管理;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專業標準;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培養培訓基地;推動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
因應國家政策,相關部門單獨或聯合印發了《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等文件。各省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河南省教育廳印發《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基本能力標準(試行)》,黑龍江、江西兩省制定了《“雙師型”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湖北、河南啟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工程,廣西、新疆等地實施職教教師免費定向培養。
在政策推動下,近5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和比例顯著增加,生師比更加合理,高層次教師比例有了明顯提升,兼職教師聘用取得較大進展。
(六)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
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政策一直把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放到重要位置,主要包括: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完善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支持困難群體接受職業教育。
在經費投入方面,中央財政始終堅持“推改革、促發展”的理念,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地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為2223億元,比2015年增長3.97%;普通高職高專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828億元,比2015年增長5.91%。逐步形成了覆蓋學校能力建設、學生資助、教師素質提升等全方位、普惠與特惠相結合的職業教育財政政策框架,有力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在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方面,相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提升基礎能力建設的工程,包括國家示范性高職與骨干高職建設、中職示范校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學校服務產業能力提升、職業院校管理能力提升等項目。一些省區也出臺本省區的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或辦法,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健全多渠道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逐步完善職業院校生均撥款經費制度,統籌中央、自治區和市縣相關資金,推進職業院校項目建設。
在中職免費與資助方面,自2006年起,我國對中職困難生提供每生每年1500元補助,2013年又調整為免費教育。從2014年起,中央財政在整合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啟動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繼續引導和支持地方落實好學生資助政策。
在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方面,中央一直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幫助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促脫貧幫解困、免學費政策保障了貧困學生人人就學、東部和城市對口支援和聯合招生、職業技能培訓扶貧,等等,成效顯著。
四、政策推動的總體成效
(一)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
十八大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確立了新階段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戰略,在這一戰略引領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職業教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政策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
在學校體系方面,培養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全國有中職學校1萬多所,在校生近1600萬人;高職院校1359所,全日制在校生規模6528人,見表1、表2。2012-2016年,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累計為社會輸送了近5000萬名畢業生,開展各類培訓上億人次。
在制度體系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職業教育法為基礎,以教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為補充,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為配套的職業教育制度框架。同時,相繼出臺了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師專業標準、校長專業標準、高職生均撥款標準、專業儀器裝備規范標準、數字校園建設標準等。
在辦學體系方面,不斷完善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結構;支持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行業企業辦中職、高職分別占比為10%、25%;組建了60多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匯聚了3000多名行業專家和學者;校企共同成立1300多個職業教育集團,覆蓋了60%以上的學校,吸引了3萬多家企業參與辦學。
(二)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在助推經濟增長方面,“十二五”期間,全國職業院校平均每年有近1000萬學生畢業,他們是我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來源。在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新增技術技能人才的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在提高就業水平方面,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幾年保持在95%以上,見表3。2012年以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穩中有升。2016屆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91.5%,相比2012屆提升1.1個百分點,見圖1。近5年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內讀本科的比例連續保持在5%以內,2012屆至2016屆該比例分別為3.3%、3.8%、4.2%、4.7%、4.9%,直接就業仍然是高職畢業生發展的主渠道。職業院校共開設了1000多個專業、近30萬個專業點,積極適應就業需求。圖1、圖2、圖3、圖4反映出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標的持續提升。
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通過覆蓋廣泛的資助政策,讓每個有學習職業教育意愿的孩子都能“有學上”“學得好”。實現高職校設立遍布地市級城市,中職校設立遍布縣區,使求學者都能在“家門口上學”。高職教育每年使近300萬家庭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
在服務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年均培訓進城農民工2000多萬人,累計有4000多萬農村新生勞動力在接受職業教育后進入城鎮工作。國家啟動針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三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程,2015年培訓規模達到100萬人次。
在增強人的全面發展能力方面,大力推進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積極發展繼續教育,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途徑成才搭建“立交橋”。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職院校畢業生對自身就業現狀評價滿意度穩步上升。2016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滿意度為63%,相比2012屆,提升了12個百分點。高職畢業生半年后自主創業比例持續增長,2015年為3.9,與2012屆相比提升了1個百分點。
(三)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不斷提高[2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不斷豐富和完善頂層設計,為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就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深入職業學??疾?,對廣大職校學生提出殷切期望,在全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大政方針的認同度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從2015年開始,國家將每年5月第二周設為職業教育活動周,組織各地各校開放校園、開放企業、為民服務等宣傳展示和交流體驗活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生文明風采競賽等活動持續舉辦,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不斷提高。
五、未來政策展望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職業教育政策推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從政策設計和執行的角度看,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職業教育的法律規范落后于形勢的發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已實行21年的時間,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必須通過修法來滿足發展的需要。二是政策在推進過程中存在很多盲點。如在職業教育的管理制度中,存在著部門管理脫節和職能重疊,缺少管理職責的統一性規定,造成政出多門和資源浪費,等等。未來一段時間,應在以下方面重點關注。
(一)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
“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黨和國家的政治要求,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未來在職業教育的政策設計上,要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把職業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環境中綜合統籌。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基本職責,加大政策執行和落實的力度,在設計、統籌、保障方面下功夫,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聯動發展。
(二)健全完善法律法規
法律是教育發展的基本保障,樹立法治權威,對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意義重大。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動。國家應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確保及時、規范、高效、可行。同時也要推動配套的法律法規建設,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三)用改革的辦法把職業教育辦好做大
我國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與經濟轉型升級、民生持續改善的需求相比,職業教育發展還比較落后。這其中既有觀念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的障礙。對于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學會用改革的辦法把職業教育辦好做大。比如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加大政府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更多促進社會力量參與。
(作者:孟凡華,郭丹,原文刊于《職業技術教育》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