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要求,成為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肩負著為國家、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在農院,有這樣一群人,一直以來堅持愛崗敬業、潛心問道、靜心教學,默默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踐行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為了讓全校師生從身邊先進中領略光榮、體悟崇高,引導老師和同學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使先進的行為逐步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宣傳統戰部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農院榜樣之匠心鑄師魂”主題宣傳活動。第十七期我們走近“?!崩蠋煛獎⒉帧?/strong>
劉昌林,碩士、講師、畜牧師、畜牧獸醫學院教師。2021年四川省科技萬里行專家服務團優秀服務團成員;入選2022年四川省科技萬里行肉牛專家服務團;2014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優秀教師;2015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優秀教師;2019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與牛結緣一牛當先
2000年,國家“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工作如火如荼,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劉昌林老師跟著導師開展三峽庫區“黃牛改良”,從此與牛結緣。2007年獲得碩士學位的他選擇到成都菊樂奶牛場工作,充分錘煉自身本領。他熱愛養牛事業,并管理著近2000頭黑白花奶牛的信息和生產參數,這些數據時常存儲在他的腦中,這些牛在他的團隊管理下平均單產接近9噸/年,處于四川領先水平。
培養“牛學生”之路
劉昌林老師深感青年一代對于從事養牛業的迷茫,長此以往,我們的“肉籃子”、“奶瓶子”將受制于人。從2012年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起,開啟了他養牛事業接班人的引導與培養之旅。2018年,他指導學生的“蚯蚓高效處理養殖廢棄物”項目獲第三屆全國“互聯網+”現代農牧業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2020年,接到四川省開展地方牛品種資源調查與利用的任務,他和學生們在達州市宣漢縣、南充市南部縣、宜賓市筠連縣及樂山峨邊縣等多地開展四川地方黃牛的調查工作,教會學生們慢慢懂得牛的習性、如何與養牛人打交道。
在學校,他結合自身的實踐優勢,言傳身教培養一批又一批“牛學生”。在他的影響下,有多位同學通過專升本和攻讀研究生的進修方式,走上了奶牛、肉牛、牦牛的飼養與疾病防控科研之路。
服務一帶一路把養牛技術帶到海外
2019年,因“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劉昌林將他的養牛技術帶到了海外。受緬甸北部農林學院所聘,劉昌林到緬甸以“種草養牛循環農業”為主題開展技術交流,此行不僅將我們的養牛新理念新技術帶到了緬甸,還和當地科技人員深入探討因地制宜的養牛技術。
緬甸北部農林學院聘書
緬甸農業部證書
緬甸農業部畜牧水產局證
2021年,劉昌林又受中法現代農業培訓和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所托,線上為法國養牛技術人員與國內高職院校教師分享了以《四川養牛業概況》為主題的報告。
勇擔責任造福地方
劉昌林承擔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種草養牛循環農業科技示范村》項目,把種草養牛技術播到川東丘陵;參加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地方牛品種資源調查與利用》項目,摸清四川養牛家底;參加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十四五”育種攻關《優質牛品種選育及方法材料創新》項目,導入優質牛“基因”;參加四川省科技下鄉萬里行等活動,傳授養牛科學技術。在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都可以看到他和學生們的身影。
中法養牛國際交流會議
劉老師為邵覺為基層農技人員作技術培訓
劉老師在邛崍作牛人工受精技術科普培訓
在當前的形勢下,劉昌林老師利用各種機遇開展“藏牛于戶”“藏奶于民”及“種草養牛”活動,進行科學養牛宣講,助推川西高原、大小涼山、烏蒙山區、秦巴山區、川東丘陵等地區的養牛技術水平提升。
甘為“孺子?!笔且环N品質,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堅守。對劉昌林而言,教育教學工作雖然忙碌,但他覺得充實;雖然辛苦,但他無比驕傲;雖然疲憊,但他充滿快樂,他將始終站在教育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