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影院,宅男视频导航,宅男视频-2021全网最快视频导航

校園文化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校園文化 >> 農院榜樣 >> 正文
【農院榜樣之匠心鑄師魂】專家團隊:坐著綠皮火車來扶貧 幫喜德打造“彝族金耳之鄉”
來源:農學園藝學院 責編:夏靜 發布時間:2022-10-24

【編者按】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要求,成為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肩負著為國家、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在農院,有這樣一群人,一直以來堅持愛崗敬業、潛心問道、靜心教學,默默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踐行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為了讓全校師生從身邊先進中領略光榮、體悟崇高,引導老師和同學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使先進的行為逐步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宣傳統戰部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農院榜樣之匠心鑄師魂”主題宣傳活動。第四期我們走近專家團隊——劉潤葉、楊林、莊珉蘇。

“按照專家教我們的種植方法,我們家一年將增加2萬元的收入!”涼山州喜德縣光明鎮甘哈覺莫村村民吉伍吉莫自豪地說。他手里拿著金燦燦的金耳,正是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組織選派學校專家(劉潤葉、楊林、莊珉蘇)團隊通過深入大涼山,依托農業科技優勢,精準結合大涼山實際,突破掌握了金耳在涼山州高海拔地區栽培的關鍵技術,實現了金耳在喜德縣當地的本地化栽培,大涼山盛開的金色花朵,打通了貧困山區通往致富的持續發展之路。

巍巍大涼山 濃濃科技情

涼山州喜德縣光明鎮甘哈覺莫村位于喜德縣光明鎮東南,孫水河南岸,距離縣城4公里,平均海拔1800-2300米,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000畝。甘哈覺莫村冬暖夏涼,雨水充沛,山泉涓涓,遠離工廠,大氣純凈,生產中不使用農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綠色安全食品的先決條件,也是我國發展金耳產業區的稀有之地。其實,發現這塊金耳種植的“寶地”,很是費了農業專家團隊的一番功夫。既要符合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加快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等相關政策,也要符合貧困地區打造優質特色品牌、有效整合各方資源。這里到底怎么發展農業呢?”,2018年的一天,涼山州喜德縣藍天如洗,楊林老師正蹲在光明鎮的一塊山地里,手里捏著一把黃色的泥土。這是他們團隊第五次到這里來實地調研土壤和氣候情況。經前期調研發現,喜德縣的產業發展現狀呈現出“傳統農業占主導、種植養殖業技術落后、基本上自給自足” 的狀態,當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蕎麥等常規作物,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受傳統觀念束縛,大部分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缺少技術做好管理服務,沒有企業入駐帶動產業發展。每次調研,他們都要對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安荒苁关汃ぴ谶@塊土地上延續!”劉潤葉老師的話擲地有聲。這一次,種植金耳的思路已經開始明晰起來,這個想法的出現,使莊珉蘇老師幾天都興奮得睡不著覺。對于金耳,也許很多人還比較陌生。金耳因顏色黃金而得名,含有豐富脂肪,蛋白質和磷、硫、錳、鐵、鎂、鈣、鉀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滋補品,具有化痰止咳、清心補腦、美容補血、抗癌、抗氧化等功效,是一種理想的高級筵宴佳肴。當前金耳市場需求呈上升狀態,價格在150元/斤以上(干貨),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團隊老師如釋重負,“總算沒有辜負學校和喜德群眾對我們一片期待”,老師們相互笑了笑。

畫好規劃圖 算好發展賬

從2018年8月開始,專家團隊在學校的安排下,著手開始規劃喜德縣的農業產業規劃。團隊老師努力尋找突破口,擬采取“政府集中制袋,農戶分散出菇”的食用菌扶貧新模式,通過在當地發展食用菌產業來使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土地利用上,團隊老師還充分利用廢棄的養豬廠房,轉型發展食用菌產業,以及甘哈覺莫擁有大片青岡林木,充分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培育金耳,優化制作菌包、培育菌袋、出菇、采收、烘焙、包裝、銷售等環節,打造優質喜得金耳品牌。他們擬出的金耳發展經濟目標是:2019年12月前實現種植金耳5萬椴、5萬包。實現產量10萬斤、收益30萬。2020年6月前建成金耳菌袋加工廠,發展“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模式。從一個點出發,帶動一個面,即以甘哈覺莫村種植金耳成功后,輻射其他地區種植金耳。他們仔細核算了金耳產業經濟的效益,并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產業投入方面,菌袋成本7元/包,5萬包=35萬元,制菌包設備一套30萬元,每袋菌包可產金耳1斤,每斤(鮮貨)15元,5萬袋可達75萬元。在銷售上,由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對金耳產業從技術培育到電商運營進行全方位服務。

不輕易言敗 突破技術試種成功

團隊根據農業產業規劃,隨即開始了在喜德縣的試種金耳工作。由于近兩年在四川發展種植金耳的人數較少,目前只有廣元市進行零星種植,但金耳又極具滋補營養價值,市場前景看好,種植技術一直不太成熟穩定,特別是在海拔較高的涼山州還無種植歷史。楊林、劉潤葉兩位老師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多次往返于成都和喜德兩地,對當地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后,一致認為喜德縣的地理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金耳的種植,于是從母種、原種、栽培種,一直到栽培袋出菇,進行反復的試驗和調試,由于污染的原因,試驗反復失敗,劉潤葉老師曾經想到過放棄,但一直以來對科研工作執著的信念和對脫貧任務的使命感讓他們不輕易言敗,從每個技術環節展開摸排式的檢查,終于找到了突破技術的關鍵點,整個過程歷時4個多月時間,終于在今年5月上旬,金耳在涼山州喜德縣試種出菇成功,這次出菇標志著學校突破和掌握了金耳在涼山州高海拔地區栽培的關鍵技術,實現了金耳在喜德縣當地的本地化栽培,為協助確立把高原“金耳”作為區域性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全力打造國內“彝族金耳之鄉”,形成區域支柱性農業產業的產業發展目標。目前,高原“金耳”試種已成功,協調到位產業資金600余萬元,已建成標準化廠房。據估算,經過3年左右的發展,年生產“金耳”可達50萬袋以上,年產值逾700萬元以上,戶均年增收超4000元。

“前景看好,靜待花開”。老師們信心滿滿?!拔覀冊敢飧鴮<腋?,掙到錢了就把我那房子翻修一下”, 村民吉伍吉莫黝黑的臉上抑制不住期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