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影院,宅男视频导航,宅男视频-2021全网最快视频导航

其他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從滿足人民需求角度看新常態的邏輯
發布時間:2017-06-08

□黃文

  基于對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新表現的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新常態呈現出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變等幾個主要特征,具體包括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追趕理論為理解新常態提供了合理的理論基礎。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引進先進設備、技術的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加,簡單的外延式擴張將難以為繼。企業通過引進消化進行模仿創新的空間不斷減小,前沿創新將逐步成為創新的主要形式。與之伴隨的,是整個經濟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逐步讓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得到滿足。人的需求是什么呢,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對象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個國家大多數人的需求層次與該國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發展就是要讓每個個體的正當需求逐步得到滿足,從而提高國民的幸福感。

  滿足人民需求、提高國民幸福水平是發展的目的,而GDP僅是發展的一個方面。物質財富的創造是基礎,在滿足了人民群眾基本的物質需求后,人們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更高層次的需求上。此時,高層次的物質財富、自然財富與精神財富對于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作用將日益凸顯。目前,在基礎物質財富的創造較為豐富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高層次需求,應該支持高新技術發展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物質需求,保護和恢復自然財富滿足人們對于高質量生態環境的需求,鼓勵教育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

  經濟發展必須擺脫GDP中心主義

  經濟發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富裕、精神富足。

  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除新增產出外,還受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原來沒有市場化的經濟活動逐步市場化,沒有市場價值的生產要素逐步資本化;二是資產價值不斷重估推動了財富的快速增加;三是部分產出嚴重依賴于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經濟核算時并沒有將相應的資源環境代價進行剔除。前兩個方面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并不具有可比性,而嚴重依賴于資源環境的GDP則大打折扣。

  速度高一點與低一點并不重要,關鍵要看經濟運行的質量。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除受到追趕進程邁向新階段的影響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拋棄無意義和低質量的那部分GDP,追求與滿足人民需求相關的那部分財富創造,注重與人民福祉相關的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與GDP相比,各地政府更應該在乎的是就業環境是否變好、收入水平是否提高、食品是否安全、教育及醫療條件是否改善、綠水青山和藍天白云能否重現等與人民群眾需求密切相關的問題,將經濟發展逐步引入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道路上來。

  從經濟核算的角度來看,由于個人偏好的不同,對自然財富與精神財富進行核算十分困難。而在物質財富的核算上也往往不準確。首先,GDP核算的可比性并不強,不可避免地帶有價格因素,一些依賴于稀缺資源的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另一些產品則由于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在質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價格反而有所下降。同時,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在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中國目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之列,但人民群眾可以選擇和購買的商品遠遠超過幾十年前的發達國家。

  結構優化的背后是需求升級

  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經濟向前發展將不斷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伴隨著經濟的向前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將相繼占據主導地位。民以食為天,農業解決的是最為基本的溫飽問題;工業發展則是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不斷增加的物質需要;服務業中的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則創造精神財富,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

  人民群眾對于高層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追求將帶動經濟發展。除基本的使用價值外,越來越多的商品被賦予美學價值和文化屬性,挖掘和滿足著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那些只具有一般使用價值的商品在市場競爭中將面臨嚴峻挑戰。同時,高技術產品在滿足人們更省更快更好需求的基礎上,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超過投資、服務業的份額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平均水平。其背后的驅動因素正是人民群眾在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其需求層次所發生的改變。

創新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引擎

  在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從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過度依靠投資、勞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必須從創新上尋找突破口。而創新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才能創造價值,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何為創新,創新不僅包括技術性變化,還包括資源配置改善和組織的創新,以及知識與文化的發展。幾類創新相輔相成,在相互影響中提高了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和效率。

  從人民群眾的需求來看,高層次的物質財富需求和精神需求將逐步成為主體。經過了近三十年的追趕歷程,自主創新和前沿創新將逐步成為創新的突破口。只有通過創新,更好地挖掘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才能提高人民群眾的邊際消費傾向,從而通過消費引領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又將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偟膩砜?,以人民需求為基點的創新驅動型經濟將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福祉的提高。

  人民群眾將逐步成為創新主體

  創新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引擎,而創新的群體將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將成為創新的主體。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物質財富發展支撐了自由意志職業者,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從而形成大量的“創客”。其二,互聯網時代知識與技術的壁壘逐步減弱,人人都可以成為創意、設計、制造的主體,3D打印技術的逐步成熟將使得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設計師與發明家。其三,不同于基礎的物質財富創造時代,高層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需求呈現出強烈的個體偏好異質性,大眾創新有利更好地挖掘需求,滿足需求。

  不可否認,經過長時間訓練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物質財富的創新上更具有優勢,技術發展也將在精神財富的創造上發揮巨大的作用。相比于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的需求是有限的,高層次的需求將逐步成為人民群眾需求的主要方面。隨著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在成熟技術的基礎上,一個好的點子、一個新的設計將同樣對提升和創造價值產生巨大的作用,從而多維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

  同時,創造的樂趣將激發更多的人加入到創新中來,當人民群眾逐步成為創新的主體后,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創新將不僅僅通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滿足需求,其本身也將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提高整個社會的幸福水平。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博士,現在廣元市發改委掛職)